校史

卜凯与赛珍珠的故事

2017-12-24来源:校报作者:校报

    她,美国传教士之女,几个月大时就随父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她,与中国农民、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当之无愧的“大地之女”;她,撰写了被誉为“中国农民生活史诗”的长篇小说《大地》;她,就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赛珍珠。

    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德裔农户,出于对东方文明古国的浓郁兴趣,毅然来中国传教;他,一位成就极大的农业经济研究学者,在中国首创了农业经济系;他,举纲张目,呕心沥血,终编纂成《中国土地利用》;他,就是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农业经济研究学者卜凯。

    1916年的一个炎热的夏天,在庐山避暑时,卜凯邂逅了赛珍珠。两人一见倾心,很快坠入爱河,并于1917年结婚。婚后,卜凯夫妇去安徽北部的宿州农村进行农业调查。他们在宿州仅仅生活了约两年半的时间,但就是因为这段弥足珍贵的生活经历,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宿州生活期间,卜凯夫妇广泛地结交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并经历了一次大饥荒和一次战乱。卜凯运用他的专长,在闭塞的中国农民中间艰难地进行土地、种子、耕种、产量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用当地的主要作物——小麦和外地及从美国、日本引进的63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期获得能经受那里定期洪涝灾害的品种;同时还试种了大麦、棉花、玉米、豆类等优良品种。赛珍珠则承担了翻译、打字、与妇女交往等工作。物质的匮乏,环境的脏乱,耳闻目睹的种种天灾人祸,乃至虐待妇女、残杀女婴之类的罪行,使赛珍珠的情感经历着由不满、愤怒到理解、体谅的嬗变过程。正是这一段经历,促使赛珍珠日后写出了举世闻名的长篇小说《大地》。

    1920年,卜凯接受南京金陵大学农林科科长赖思纳的邀请,出任新成立的农业经济学系主任。在卜凯的主持下,金陵大学农经系师生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写出了《安徽芜湖附近120个农家的社会和经济调查》《直隶盐山县150个农家的社会和经济调查》《中国农村的所有权和租佃关系》等报告;又在调查7省17个地区2866户农家的基础上写成《中国农家经济》;1929年得到洛克菲勒基金支持后,更大规模地以22个省168个地区16786户农家的调查资料、地图和统计,出版了《中国土地利用》。这些著作目前已被学界肯定为是中国历史上应用科学方法进行近代意义上的第一次农业调查,对解决中国农村、农业问题是十分有价值的。卜凯在这些著作中认为,中国虽存在着租佃制的不合理性,但地权不均和租佃率尚好于当时农业发达的英格兰等国家和地区,因此中国农业经济的根本问题是人均土地太少和技术落后,解决的主要途径是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和市场经济。他也在种子改良、技术推广、人员培训等方面付诸实验。后来他作为当时国民政府的农业技术顾问,提出108条改进农业经济的建议,其中包括调整租佃率、建立农村金融设施、施用良种与化肥、改善交通运输条件等等。据说日后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乃起步于农业,系采用了他的建议,尤其是他所培养的众多金陵大学校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他被不少农学家称之为“中国现代农经学科的奠基人”。

    当时在金陵大学文学院任教的赛珍珠,对宿州生活的点点滴滴依然念念不忘,对在宿州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农民依然记忆犹新。作为卜凯调查和写作的助手,她把他们对中国农民问题及其出路的思考,形象地写入到小说《大地》三部曲中。这三部作品以中国农民为主人公,以广大农村为背景,通过祖孙三代的经历,讲述了一个时代的中国故事,为读者编织了一幅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农村广阔的民俗长卷,并向西方读者成功地传达了当时最真实的中国农民的生活情景,塑造了一个勤劳、坚毅、质朴、善良、具有人性中种种高贵品质的中国农民形象。

    1938 年,赛珍珠因《大地》等作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后,赛珍珠参加了众多的社会活动,包括对中国的关注,宣传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农村开展的大众教育运动,参与艾黎和斯诺夫妇在中国发起的“生产合作运动”,乃至多方面地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并寄希望于中国共产党。而卜凯在 1933 年获取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后坚决回校,一如既往、专心致志地研究中国的农业,并成为美国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在中国的私人代表。抗日战争时期,他随校迁至成都,直至二战胜利前夕才回到美国。

    由于意识形态上的诸多原因,卜凯和赛珍珠的作品产生伊始,在各自领域遭到不同学派的质疑。直至今日,人们才逐渐意识到赛珍珠描述中国的作品可以引导我们思考过去和未来。面对现今热议的“三农”问题,农学界也开始重新审视被称为“技术派”的卜凯研究方法和建议。卜凯在世界农业发展的格局中为中国农业找出路的基点,他的观点和方法几十年后又焕发出生机。pg电子娱乐平台下载积极举办“纪念卜凯先生,发扬学术传统”的国际研讨会,建立了长期的“卜凯学派中国农情研究网”和“卜凯论坛”,以弘扬农经学科追求创新的精神和优良的学术传统。我们期盼在更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广泛汲取各学派之长,为我国的“三农”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童泽鑫、谷雨根据资料整理)


编辑:谷雨 石松

阅读次数:13616

(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