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南京日报】培育良好风尚, 推进“社会文明程度高”

2016-10-27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党委宣传部 

       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社会文明程度高是“软实力”,是提升社会发展水平的落脚点。 
    
       即将召开的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将为我市未来5年社会文明发展绘出新蓝图。如何继续准确把握“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内涵要求,进一步营造崇尚文明、公平正义、诚实守信、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些志愿者、南京好市民、道德模范、法官说出了他们的期盼。
    
       谈修身立德:期待诚信为本,好人有好报
    
       “期待诚信教育成为个体和社会通力合作的领域,诚信不仅进教材、进课堂,还要看行动。”
    
       姜姝 pg电子娱乐平台下载政治学院讲师、博士
    
       今年夏天,pg电子娱乐平台下载动科院的一名学生在网络上筹款救亲人,等到亲人病情好转后,又一一退还善款,只为“将善心传递给更多有需要的人”。这名学生的举动感动了不少网友,高校教师姜姝也是为他点赞的其中一员,“有这样的学生,说明我们的诚信教育推进有效,期待在未来,有更多高校大学生将诚实守信作为立身之本。”
    
       姜姝认为,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期,正在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思想变革,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文明多样化等冲击带来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的碰撞,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有了新的形态。
   
        “高校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责任,通过传导诚信教育,能够促使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和行为导向功能。”姜姝说,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继续广泛推进诚信教育,需要个体和社会通力合作,未来诚信不仅是进教材、进课堂的内容,还要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发行动。
   
        “希望好人都有好报,人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吴风军 装修工人,第五届江苏省道德模范评选候选人、南京市见义勇为证书获得者
    
       近年来,我市先后产生了148个全国、省、市道德模范个人和群体,以及121位“中国好人”、93位“江苏好人”、1301位“南京好市民”。这些先进典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实践者,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最有说服力、最有影响力的鲜活教材。
    
       记者在浦口区浦珠北路一个小区的装修施工现场见到吴风军时,他正一边摆弄着工具,一边用铅笔在墙上标记施工线路。“今年基本上天天有活干,赚钱填饱肚子没有问题。”吴风军停下了手中的活,笑着说。 
    
       10多年前,从外地来南京务工的吴风军做生意欠下30多万元巨款,他写下 “一定还钱”的承诺,最多时同时打6份工,用10年时间还清了这笔债务。去年一次回家途中,吴风军看到一辆环卫电动三轮车被撞翻,立刻冲上前去救人,自己的一根手指被环卫车锋利的铁皮切断,不得不接受手指再植手术。很多媒体报道了吴风军的事迹,他先后获得南京市见义勇为证书、江苏省道德模范候选人等荣誉。
   
        “因为去年做的那件普通事,我得到了很多关注和温暖,朋友都说这是‘好人有好报’。”说到自己获得的荣誉,46岁的吴风军连说想不到,“我帮了别人一把,这一年来就有更多人来帮我,帮我重新检查手指做手术、介绍工作等。我希望以后人人都做点力所能及的好事,好人有好报,这个社会大家庭也会更温暖!”
    
       说和谐邻里:学习身边榜样,守护一方平安
    
       “希望有更多‘管闲事的人’做志愿者,守护一方平安。”
    
       王俊来 秦淮区朝天宫街道汉西门社区居民、平安志愿者
    
       王俊来出生于1949年,退休后回到社区成为一名平安志愿者,(下转A12版)(上接A1版)与全市数十万平安志愿者一起,成为群防群治的积极参与力量。
   
        “坏人是心虚的。你不看他,他胆子就大,但你要是看见可疑人员紧盯着,他可就不敢轻举妄动了。希望以后有更多人加入我们的队伍,大家一起来维护社区的安宁和社会的安全。”王俊来说。 
    
       每天,社区平安志愿者都会在辖区内巡逻,看见邻居有事需要帮忙,立即上前热情相助。记者跟着王俊来在社区里转了一圈,发现他的熟人还真不少,一路上都在热情地跟人打招呼。 
    
       “在一起住20多年了,邻居都认识,要是看见生面孔,我们就上去‘管管闲事’,需要帮忙就搭把手。有我们在社区里转悠着,再加上近年来老小区也加装了电子门、监控,邻居们都说生活踏实多了。”王俊来说。 
    
       目前,南京的平安志愿者已经超过50万人,他们把平安建设与志愿服务完美结合、有机融合,在各自区域创新群防群治机制,构建共建共享格局。王俊来期望,未来在平安志愿者这个大家庭中,有更多跟他一样的人,愿意踊跃参加社会治安巡防,自觉承担公共安全责任,主动伸出扶危济困援手,在不同区域、不同岗位为平安南京建设尽责任、作贡献。 
    
       “每个好人是一个点,希望未来有更多好人涌现,汇集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巨大平台。”
    
       单通 “南京好人365”节目主持人、第十二届南京好市民 
    
       截至今年10月,单通参与主持的“南京好人365”节目已超600期。在这些被报道的身边好人中,有的是耄耋老人,退休30年间每天扛着一把大扫帚,把所住大院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是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在坚守梦想服务社会的领域不断进取;有的是社会低收入群体,月收入不过一两千元,但捡到数万元巨款时果断选择了主动上交…… 
    
       “通过与这些身边的榜样交谈,你会发现,他们可能没有显赫的地位和丰功伟绩,但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人。”单通说。 
    
       “南京好人365”节目通过持之以恒地倾情讲述“博爱之都”南京城里的好人好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引导广大市民崇德向善。未来,南京还将继续发挥好人群体对社会风尚的引领作用,如建立好人库、设立好人基金、出台关爱好人政策意见等,使道德模范、南京好人等先进典型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在单通看来,每个好人都是一个点,这些点可以慢慢串连成线、汇集成面,最终成为一个巨大平台。他希望,未来有更多人成为这个平台的一份子。
    
       话公平正义:愿法治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
    
       “希望未来法律获得更多尊重,社会充满法治信仰。”
    
       徐聪萍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审判庭法官 
    
       今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促公正·法官梦”第三届全国青年法官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总结会,徐聪萍撰写的案例获评特等奖,并应邀在会议上发言交流。徐聪萍说,过去5年,是她从学生到职业法官的转变期,未来,她希望自己能够常怀悲悯情怀,守护司法天平,在岗位上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等困难群体的利益。 
    
       “刚开始审案时,免不了有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感叹。很简单的法律条文可能需要解释很久;庭审并不总是有序,双方当事人常常会矛盾激烈到一言不合就恶语相向;案件并不总是惊天动地,有时可能只是离婚夫妻的‘分家’……然而,当你从各种证据材料中筛选分析、查明案件事实时,从千头万绪中抽丝剥茧厘清法律关系时,案件审结律师认同你的专业能力、当事人真心对你说一声‘谢谢’时,心里会升腾起真正的快乐。”谈及过去的5年,徐聪萍用“成长”和“成就感”来概括自己的收获。今年以来,徐聪萍主审和参审的案件已超过300件,她说,心怀维护法律公平正义的坚定信心,对每个案件问心无愧是她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未来自己的期待。
    
       徐聪萍经常进校园、社区进行法律宣讲,她希望,未来自己能更多传播法律知识,让法律获得更多尊重,社会充满法治信仰。 
    
       “法施于人,虽小必慎,愿能掌好司法天平,确保公平正义。”
    
       王林 溧水区人民法院刑事案件审判庭法官 
    
       去年,王林在溧水法院共审结194件刑事案件,没有疏漏。身为刑事法官,王林深知肩上的重量,让每一个有罪的被告人受到法律的公正惩处,是他在岗位上维护心中司法天平,确保公平正义的方式。 
    
       “法施于人,虽小必慎”是王林工作时恪守的格言。“这是欧阳修的名言,也是我们法律人尤其是刑事法官要坚守的。因为法律非同儿戏,重则涉及人的身家性命,轻则涉及人的声誉财产,即使细微处也得审慎。”王林说。 
    
       每次开庭前,王林都会大量阅读卷宗,总结案件疑点,认真审慎地把握事实依据,确保每个公民在案件中得到应有的公平和正义。他经手的案件不仅没有案件被评为不合格等次,而且还能在案件数量不断增长中兼顾效率与公正,及时审结案件。 
   
       “身为刑事法官,以前也听说过同行被威胁、恐吓的事情,但我们代表的是国家法律,我们判决的每一起案件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问心无愧。”王林说,未来5年,他希望自己能够继续恪守职责,掌好司法天平,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一环。 本报记者 梁圣嵩 张源源 






编辑:全媒体中心

阅读次数:918

(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