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巨伯(1892-1951),我国著名的农业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我国现代昆虫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培养了我国第一批现代农业昆虫专业人才;他率先用实验的方法在田间研究农业害虫问题,为我国应用昆虫学奠定了基础;他参与组织我国早期害虫防治专业机构,为我国昆虫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独钟昆虫学
张巨伯1892年10月10日出生于广东省高鹤县,1908年随出国做劳工的父亲到美国,1912年进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农学院,起初学习农业化学专业,后转经济昆虫学,1916年毕业,获农学士学位。1917年获得该校昆虫学硕士学位。
张巨伯学成归国,1918年初应聘到岭南大学研究杀虫农药,11月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科执教,开设昆虫学课程,兼病虫害系主任,成为我国大学最早讲授昆虫学课程的教授。1922年江苏省昆虫局成立,聘请张巨伯担任技师,他负责研究、推广害虫防治技术的组织和领导工作。1923年张巨伯作为交换教授到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任教一年。1928年任江苏省昆虫局局长,兼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农学院教授、昆虫学组主任。1932年受浙江省政府聘请,主持浙江省昆虫局工作,建立了当时我国最大的昆虫标本室,创建了我国第一份植保期刊《昆虫与植病》。1936年他离开浙江省昆虫局,任广东中山大学教授、病虫害学组主任。
治虫功绩著
张巨伯是一位实干家,对中国昆虫专业机构和学术团体的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1919年江苏浦东、南汇、奉贤等县沿海棉区发生特大虫害,几万亩棉田受棉大造桥虫危害,几乎绝收,严重威胁着刚兴起的上海纺织业的原料供应。华商纱厂联合会会长穆藕初向东南大学农科求援,捐款1000银元。张巨伯带领助手吴福桢奔赴棉区调查研究,在南汇滨海老港镇建立起我国第一个治虫田间实验室。经过数年努力,基本掌握棉大造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提出了防治方法,有效地控制了虫灾。其论文刊登于1923年《东南大学学报》上,是我国最早的棉虫专题研究论文之一。
在老港镇工作期间,当地棉农在害虫发生初期,采用煤油、石灰等进行防治,不但无效,反而烧坏了棉株。张巨伯经过多次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砒酸钙防治食叶害虫,收到了很好效果,受到棉农欢迎。这是我国使用化学农药大面积防治农作物害虫获得成功的范例。
张巨伯是我国早期昆虫专业机构的组织领导者之一。1922年江苏昆虫局成立,聘请张巨伯担任技师,他积极协助邹树文建立作物虫害防治体系,把昆虫局的工作任务和解决生产中主要害虫问题紧密结合起来。1928年江苏省发生蝗灾,张巨伯带领吴福桢、吴宏吉、陈家祥等深入渺无人烟的蝗虫滋生地,并亲自组织指导治蝗。他采取挖沟、围捕蝗蝻、试用毒饵等方法,终于扑灭了蝗灾。
1924年,我国最早的昆虫学术团体“六足学会”由张巨伯发起,在南京成立。其成员有江苏省昆虫局的技术人员,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病虫害系的教员与学生,最初约20余人。“六足学会”成立后,每周举行一次例会,或作学术报告,或交流经验,或谈读书心得。1927年改称“中国昆虫学会”,张巨伯被推选为会长。
1932年他应聘到浙江省昆虫局,在他任局长期间,扩建了许多基层实验站。在本局内成立了植物病理研究室、蚊蝇研究室。他重视害虫的天敌作用,设立了赤眼蜂保护利用研究室。这些研究所(站)都派员长期驻点,对主要防治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研究,及时指导农民。他任人唯贤,量才使用,为开展全局工作,组织一部分人搞专题研究;一部分人负责宣传推广;还有一部分人负责采集、制作标本、模型等。为搜集图书资料,不遗余力亲自写信与国外联系,索取、交换和订购大量书刊,使很多专业期刊均能配购成套。
春风育桃李
张巨伯是中国昆虫教育事业的先驱者。他是中国最早从事经济昆虫教育的学者之一,对发展我国昆虫科学事业,怀有远大理想和殷切期望。1917年他学成归国时,国内昆虫科学事业尚处于萌芽状态,为培养昆虫学人才,他投身于经济昆虫教育事业。先后在岭南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金陵大学、中山大学等任教,讲授普通昆虫学、经济昆虫学、昆虫分类学等多门课程,为我国培养了一代高级专业人才。
张巨伯善于讲课,对教学要求严格。他的学生徐硕俊回忆说:“听张先生讲课,如沐春风、如饮醇醪,有的外系同学听课后,都想转学昆虫学。”昆虫界专家吴福桢说:“张巨伯先生一生最大功绩就是培养了人才,我之学习昆虫是受先生之影响,完全是在先生门下打基础的;我的出国学习、研究是得益于先生的鼓励和援助。”
为了扩大昆虫防治专业队伍,张巨伯十分注重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他担任江苏省昆虫局局长后,招收了一批练习生,利用冬闲及业余时间进行技能培训,然后才充实到各实验站和基层研究所去工作。在浙江省昆虫局任职期间,利用浙江省治虫人员养成所,招收高中生进行专业培训,除昆虫学基础课外,开设了一系列农业昆虫学课程,还增设了植物病理学、真菌学,教师由研究室的技术人员担任,采取课堂讲授与田间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强调实践,“手脑并重”,教学效果很好。学员毕业后分配到各县从事基层病虫害防治指导工作,在治虫岗位上发挥了作用。
1933年,张巨伯创办并主编了我国第一个植物保护学术期刊——《昆虫与植病》(旬刊),内容有研究论文、综合报道、病虫防治情报、通讯、书刊介绍等,蜚声中外。不少文章在英国ReView of Applied Entomology上摘要转载。除办定期刊物外,他还主持编印了10余种病虫防治浅说、图册,发行到农村。此外还为中国科学画报社编写了《昆虫纵谈》《植病纵谈》《医学昆虫》三套丛书。
张巨伯一生为昆虫学事业和农业生产服务,江、浙、粤等省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是和他毕生的辛勤耕耘、奋力拼搏分不开的。最可贵的是,在旧中国普遍轻视昆虫科学的环境下,张巨伯始终不担任与学术无关的官职,淡泊名利,数十年如一日,将毕生的精力投入中国的昆虫学事业,未曾稍移其志。作为我国老一辈昆虫学家的典范,张巨伯为推进中国昆虫学发展不遗余力的献身精神感动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昆虫学家。
主要参考文献
黄可训主编:《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植物保护卷1》,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1-10。
东南大学校友总会:张巨伯:http://seuaa.seu.edu.cn/s/14/t/33/a/2103/info.htm
阅读次数:8428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